我所在的公司提供的产品是在线课程及服务,日常的工作非常琐碎,包括课程设计、客服、用户满意度调研、用户回访、助教管理等等。还要兼某些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和有些老师的小闹钟和私人助理。

虽然工作千头万绪,但工作职能其实可以划分成三个明确的部分。也就是说,我的工作其实是要做好三件事。下面我画了个图来表示(五毛钱特效的既视感…忍了)。

在线课程运营的金字塔

第一件事:维持产品的运转

要做好的第一件事,是维持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转,这是最基本的职能。比如听课平台的创建和发布、课程材料的生产和发布、平台的维护、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。

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大的package,除了在线课程的部分,还有助教答疑,作业批改,项目考试,职业服务等等。

在线课程的要素

从运营的角度看,是作为一个coordinator去协调各方面的资源,把资源打包成产品,有序地呈献给用户。这也是这个职业最琐碎的地方所在。比如说,出作业这个任务看似简单,其实涉及到许多合作方和环节,比如:

  • 出哪些作业?(给课任老师提需求)
  • 交给谁来审核?标准是什么?(给审阅者提需求)
  • 作业出好后,归纳整理到一个表格上?(给自己提的需求)
  • 以什么样的方式release和收集作业?(给学生提需求)
  • 如何判作业?评分标准是什么?(给助教提需求)
  • 作业的feedback通过什么形式呈现给学生?(给自己提的需求)

当学生的时候觉得写作业难,现在发现,出作业呀也不容易~

在这个层面上,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优化工作流程,整理to do list,在规定的时间段执行相应的任务。对运营狗来说,会经常面对一堆杂乱无章的工作,需要精细化、流程化的思维,和强大的心理素质,当你感到手忙脚乱时,要对自己说:我知道我最棒咯!

第二件事:监控课程质量

再往上一个层面,要做的第二件事,是对课程内容质量的监控。如果说上一层的要求仅仅是能提供产品,这层就是要能提供好的产品。这里的产品指的就是课程内容本身。虽然产品构成复杂,但都是围绕着课程设置的:答疑为了能解决课上遗留的问题;作业为了能夯实记忆加深理解;考试为了能检验学习的效果;求职服务和课程内容并不十分密切,但是是学习的重点目标。

在这个层面上,要成为一个好的运营,需要有“产品迭代”的意识。产品的迭代、更新和打磨很大程度上需要运营去推动,因为运营是在最前线,是最了解用户体验的人。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面对用户的抱怨我内心是抗拒的,总觉得“老师是不会出错的,不争气的学生才会来怪老师”,后来才意识到这些反馈能反映出产品人员的盲区。

在传统课堂中,教学是一个黑匣子,教什么怎么教完全由老师自己来决定。而有了用户的反馈,这个黑匣子开始透明化,老师成了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部件,教学质量一目了然,我们可以据此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。

第三件事:监控学习效果

最后要做的一件事,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,是对学习效果的监控哦!一门课教的再好,用户不参与,或者没有学会,长期发展,一定会影响产品的口碑和传播度。

斯坦副教育学院教授Candice提出过一个观点:学习是知识状态的改变。这个观点把学习看作是quantitative的改变,而不是传统上qualitative的转变。

同样,运营需要从度量的角度,去思考怎样能有效测量知识状态的改变?还是拿出作业为例,需要考虑的问题,比如:

  • 作业cover到了哪些知识点?
  • 出什么题型?哪些题适合出选择题,哪些题适合出简答题?
  • 如何计算成绩?是否要计算每个知识点的得分?如何划分知识点?

作业不仅承担“测量”的功能,也有二次学习的功能,所以好的运营不会浪费这个机会,而会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,提高用户黏性。因此,还需要思考一些问题,比如:

  • 作业的feedback要包含哪些内容?答案要不要release?要怎么release可以保障复习质量?
  • 需不需要公布分数?公布哪些人分数?公布的目的是什么?
  • 怎样对待没交作业的人?怎样对待成绩较差的同学?怎样帮助他们提高成绩?

以上就是作为在线课程类产品运营的三个goal,我90%以上的工作都可以整合到这个体系中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